close
小資女孩向前衝03.jpg

「如果你是為了美而愛我,啊請別愛我,去愛太陽吧,它有金色毛髮;如果你是為了青春而愛我,啊請別愛我,去愛春天吧,它年年都年輕;如果你是為了錢財而愛我,啊請別愛我,去愛美人魚吧,它脖子上有珍珠;若你是為了愛而愛我,那就愛我吧!永遠地愛我,我也會永遠地愛你」(Friedrich Ruckert , 1788-1866)


為什麼我會喜歡小資女孩向前衝?

大概是因為我仍然認為純粹又單純的感情最美好
即使我可能不會遇到那樣的人,也不見得會這樣愛別人

其實我在網路上看到很多人說:「這部戲未免太純情了,不實際」
這一類的言論讓我覺得滿悲哀的~

我喜歡沈杏仁的單純認真
她在職場上的「不計較」,其實已經可以算是神人的境界
她有一本被秦子奇形容為「相當陰」的九陰真經收支本
但即使是為了自己的夢夢屋堅持四年沒請過客的她,看到沒錢吃飯的秦子奇,還是大方的伸出援手了
說真的,我覺得沈杏仁真的是一個讓人無法不去愛上的角色
只可惜許多人對她的選擇不是去愛,而是去利用

我喜歡秦子奇的專情可愛
一般來說我對任何戲劇、小說、漫畫的男主角都非常苛刻
多數偶像劇的模式女二都是被擺在情敵的位置,但男一從頭到尾都只愛女一的設定卻非常少
在之前的網誌裡我有提到,小資的劇情把秦子奇設定的非常專情
當他跟鄭凱兒待在一起的時候,滿嘴都是沈杏仁
沈杏仁因為紅酒事件離開京師百貨,鄭凱兒趁虛而入找秦子奇一起吃飯
但秦子奇卻只惦記著一件事,就是「沈杏仁已經離開了兩天又十三個小時四十五分」
然後還一直劈哩啪啦的對鄭凱兒講他跟沈杏仁之間的事,逼的鄭凱兒話題轉很硬~
還有一點我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
就是秦子奇只有在鄭凱兒出現在眼前的時候才會意識到鄭凱兒的存在
鄭凱兒第一次去他家,他送她出門之後,站在門口朝頂樓看了一眼(沈杏仁就住樓上)
他跟鄭凱兒去看完電影,回家的時候買了宵夜送去給沈杏仁
他休假在家,接完鄭凱兒的電話後,腦袋裡想的回憶畫面卻是沈杏仁
編劇從來沒設計過秦子奇的腦袋出現任何一段他跟鄭凱兒的回憶畫面
秦子奇在跟鄭凱兒講話的時候腦袋就已經常常開小差在想沈杏仁,開口閉口也都跟沈杏仁有關
甚至是鄭凱兒才剛離開他的視線(或聽覺)範圍,他的腦袋裡就立刻會出現沈杏仁的畫面
戲演到後來很愛女主角的男主角到處都是
但從頭到尾都只在乎女主角的男主角真的非常非常稀少(一般來說只有男二有這樣的設定)

很多人覺得秦子奇幼稚
或許吧,但至少,他在重要的事情上都很果決
到目前為止,鄭凱兒最陰的一招就是半夜穿秦子奇的襯衫去沈杏仁家借胃藥
秦子奇感覺到沈杏仁對他的疏遠,可以說是立刻馬上絲毫不拖泥帶水的說他跟鄭凱兒一點關係也沒有
而且他去跟鄭凱兒求證這件事的時候一點也不莽撞
他對鄭凱兒當時的簡單說詞其實是有疑問的,但他也只是把這件事暫時放在心裡
當沈杏仁用"你女朋友"來代替鄭凱兒的時候,他也是毫不遲疑的說他沒有女朋友
當他跟沈杏仁還有沈媽媽一起在家,卻遇到鄭凱兒帶著一堆要給他的日用品來到他家時
他也是立刻跟鄭凱兒做了切割
當時鄭凱兒使出美人計背後熊抱大絕招,外加苦肉計哭哭的說自己沒自信,不知自己哪裡好的時候
秦子奇的台詞居然是:「我能不能問妳一件事,妳那天上去,真的只是拿胃藥嗎?」
這一段真的是大加分
他第一次向鄭凱兒求證胃藥的事,並沒有完全相信,但也沒有追問的理由,於是按兵不動
然後他持續性的擅闖民宅跑去杏仁家,卻意外看到鄭凱兒居然在那裏的時候,他也有了疑問,但沒多問
最後就是鄭凱兒那種以他女朋友自居的種種行動,讓他真的脫口問出胃藥事件是不是另有蹊蹺

說到底,其實秦子奇一點也不幼稚,他是習慣對沈杏仁撒嬌
就像他為了做夢夢屋給沈杏仁,白癡到用個美工刀都會割傷自己的時候
他大叫著跑上樓劈頭就說:「沈杏仁我受傷了,妳幫我擦藥!」
但他沒想到鄭凱兒也在杏仁家
而當心機很重的鄭凱兒理所當然的接收了"替子奇擦藥"的任務時
秦子奇的眼睛完全沒有看坐在他旁邊替他擦藥的鄭凱兒,而是一路看著沈杏仁走開的背影
雖然鄭凱兒裝出很憂心的樣子說「這傷口很深耶」
但他的反應卻是「擦點藥就好了」(事實上就是連他自己都覺得這傷口根本就無關痛癢)
如果當時只有沈杏仁跟樂樂在的話,他肯定會大呼小叫的把一個小傷口裝的好像多嚴重一樣
秦子奇就是這麼的幼稚,幼稚的可愛

純真的愛情沒什麼不好
秦子奇說自己沒什麼優點,最大的優點就是誠實
但其實他還有一個優點,就是當他和沈杏仁之間出現真的讓人不快的爭執時
他願意先道歉,而且不會拖泥帶水
偶像劇常用的一招就是小小誤會也要拖個好幾集,編劇才願意解開
但秦子奇不是這樣的人,除了胃藥事件這個大大的誤會之外
其他的小誤會、爭執,全都是當集發生,立刻解決
這讓整部戲的節奏更加明快,也讓秦子奇這個角色更加討喜

小資女孩向前衝是一部非常純真的愛情童話故事(至少到目前為止)
或許有些人認為,童話故事裡『王子和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這般的結局非常愚蠢
但我卻認為,喪失「相信美好」的能力的人才是真正的可悲
arrow
arrow

    陳小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