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物之書,是看過風之影後第二本讓我看完想大力推薦的書。我想想...風之影是我什麼時候買的?95年7月14日,一年前的事情。在風之影之後我也看了不少書:追風箏的孩子(未看完)、歷史學家、四的法則、符文之子-冬霜劍(全套14本)、我的名字叫紅、姊姊的守護者、挪威的森林、香水、蒲生邸事件(未看完)、無止境的殺人、佐賀的超級阿嬤、夜城系列、殺手系列、失竊的孩子等。

  其中失竊的孩子算是滿好看的,我滿喜歡它的結尾;挪威的森林也讓我感觸良多,但那種感觸不知該從何寫起;四的法則我看學姊的網誌說她很喜歡,但我覺得還好;姊姊的守護者我認為文案寫的太好,書看起來反而不是那麼強烈,差不多就是這樣吧!但是「失物之書」讓我想寫一篇網誌推薦給大家。

  其實寫書評是很困難的,我是這麼認為。只要是牽扯到一些情感方面,評論就會很難寫。像影評可以就燈光、畫面佈置、剪接手法、特效使用等部份做一些評價,可是要對電影劇情做評論,就比較偏向個人感想,而不是一個"評論"。所以我喜歡風之影--書是鏡子,人只能在書裡看到自己的內心。

  關於失物之書,我也不想多說什麼故事大綱,因為你只要去博客來就可以找到。我覺得我喜歡它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它跟風之影給我的感覺很像(喔,不過他們的故事背景完全不同)。應該是說"失物之書"跟風之影裡面的"遺忘書之墓"的概念很像,它們都提到書是有生命有靈魂的。風之影裡面說:『你看到的每一本書,都是有靈魂的。這個靈魂,不但是作者的靈魂,也是曾經讀過這本書,與它一起生活、一起夢想的人留下來的靈魂。』失物之書就比較可怕一點(笑),它說:『故事是有生命的,但故事的生命跟人或貓狗不一樣。人說故事,故事才會活起來。故事渴望人來讀,它們就是需要。所以,故事會排除萬難跳脫自己的世界,闖進我們這邊來。』如果把這兩個概念加在一起,你就會發現閱讀是多私人的事。因為你只能在書裡看到自己的內心,所以書中的故事要吸引你閱讀的時候,只有那些跟你稍有共鳴的書才吸引的了你,你才會去翻開來看。

  說了半天,我都沒講這本書到底在說些啥,也沒講它該歸在哪一類(是個很失敗的推荐文XD)。為了不讓這篇文太過失敗,我只能說,就像書上的封頁寫的(我不知道那裡怎麼講耶,就是封面折進去的地方):融合童話、驚悚、成長故事、恐怖元素和寓言體例,是部陰森美麗的成人童話。I like it!:)

ps
不過我覺得它的結尾寫的不怎麼有讓人回味無窮的感覺,是個美中不足的地方。但我也要解釋,所謂的不回味無窮,並不是說虎頭蛇尾。故事主角大衛從"另一個世界"回到"原本的世界"的部分還可以,但回來後的交代,有點交代過多,我是覺得沒那麼有必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小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